找尋時代的歌

這些年,世界急速轉動,社會不斷在變,有點身處浮城的感覺;好想在生活中,做些與平日不一樣的事情,就像大家說的小確幸吧。就這樣,謝謝年輕朋友的拉攏,我有機會去了幾次久違了的演唱會,有男團、新進歌手等,感受一下香港音樂人的創作,和現場的氣氛。當中很多香港流行曲都感到有點陌生,不過不消一會,我就被唱作人的熱誠所感染,(粉絲們的熱情就更不用說了)。而歌曲的可聽性也相當之高,素材不單包括青春的告白,人生的風景,更唱出城市的改變。作品大多出自本地的原創,貼地的歌詞,實在「唱」到聽者的心嵌裏。

 

縱觀現場的參與,不知是否經過疫情的壓抑?在場的大家都非常投入,情緒也格外高漲。我不懂行情,常要身邊的朋友幫忙介紹,嘗試多了解這一代人的音樂。我慢慢發現,大家伴着網絡長大,有機會接觸全球不同的平台,對曲詞編唱都有很獨到的見解,當然也會受個人的喜好和潮流的影響,但不一定會盲目追捧。

 

有了這些的體會,我回家再揭開《給香港樂壇寫笑忘書》,很想聽聽這三位「文化人」作者,怎樣解說今日本地的樂壇,這是他們繼《給下一輪廣東歌盛世備忘錄──香港樂壇變奏》的第二本著作。當中有一段話,正好解答了我先前的疑惑:「這些年,我們經歷了疫情的無助,離散的失落;回歸日常,又繼續營營役役,擠在金鐘站的月台等候下一班列車,忙得無法出走半日到西貢。但是,戴上耳機,我們能以一首首時代曲,回應生活的喜怒哀樂,撫平內心的一些掙扎。」在藝術層面上,有人對流行音樂評價不高,但往往是這些作品,可以即時反映當時社會的精神面貌。那形形色色的廣東歌,有意無意間為時代、為城市留下了註腳。一首好歌真的可以療瘉一個人的心靈,唱出生活的悲與喜,禁不住要喊一句:本地樂壇加油!

撰文:萬樂人

突破書籍作者,著有《邊個想返工》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