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症候群

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快,又是時間跟新年假期講bye bye!更有學生笑說:流感並不可怕,「開學症候群」或「開學恐懼症」才是!其實,說到學生不想上學這事,對上班一族也絕不陌生吧?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Monday Blues(憂鬱星期一),便說明了只消一兩天的休息日(一個周末),已足以需要一個收拾心情的過程,何況是一些悠長假期?這種後假期的反應在學生之間十分普遍,事實告訴我們,不少學生在開學前的情緒特別低落,輕者可能只是短暫的焦慮,嚴重者則可能會出現身體上的癥狀,例如難以集中精神,甚至食欲大減、腸胃不適、失眠等。

 

香港學生的學習和考試壓力相當沉重,不愛上學是可以想像的。家長通常第一個回應就是孩子「心散」、想「hea」。但要知道,青少年不願上學的背後,很多時隱藏着不同原因,家長或老師不宜掉以輕心等。首先,我們要留意學生身處的客觀環境是否有所改變。新環境可以是從小學過渡初中、初中到高中或者轉換新班級、新學校。處身不熟悉的環境,青少年自然會感到恐懼、不安,因此作出逃避的行為。其次,就是有關人文環境的變化,例如成績退步、人際關係,以至近期熱點的校園欺凌事件,都會衝擊個人對學校生活的信心和投入,尤其容易產生無力和孤立的感覺。

 

有一位曾經逃學的同學這樣說:「我不明白為甚麼身邊的成年人只在意我是否上學,卻不去關心我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原來,同學渴望父母和師長的聆聽,明白他的困難,而非單單責罵與囉嗦不斷。當問題出現,若不趁早處理,往往會積累、惡化,甚至演變成長期的缺課。孩子還小的時候,自我控制能力還不是太牢固,家長要協助他們,安排假期的活動和作息,逐步調整節奏,讓孩子從玩耍狀態進入學習狀態。常言道:父母(家庭)是孩子堅强的後盾。所以,針對開學症候群,最重要是花時間去了解孩子背後的想法,讓他們知道無論發生甚麼事情,父母都會一起共同面對,沒有問題是克服不了的。

萬樂人

突破機構總幹事

電郵:eacorp@breakthrough.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