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夏競業九歲起接觸攝影,始於一部由媽媽送的「傻瓜機」。「當時我對相機的操作毫無概念,只當它是玩具,隨便亂拍。」結果第一輯作品,只有三四張照片稍微呈現朦朧影像,卻誘發他對曬相的好奇,他每天跑到住所附近的曬相店,央求老闆讓他在店內當義工,「我花上三個月時間,最終得到老闆首肯,並在他的指導下學習曬相技術。」
有次他參觀相展,被一幅純藍作品深深吸引,亦因此與藍曬結下不解之緣。「我看?那幅既不像畫又不是相片的作品,卻清晰地刻劃出各種紋理及細節,在我心中這是一幅很純粹且有力量的作品,讓我對古典攝影產生興趣,想更深入的認識這門工藝。」
赴海外深造 豐富知識技術
學習一門工藝,須知道它的由來和歷史背景,夏競業將藍曬的歷史娓娓道來。「藍曬是一種顯影技術,於1842年由John Herschel發明,最初用作複印筆記,他的朋友英國植物學家Anna Atkins也利用這種技術,為藻類植物標本作記錄,後來慢慢演變作曬相之用。」他補充道,現時建築業界運用的工程藍圖,就是由藍曬技術延伸出來。
為學習藍曬技術,他向一名對古典攝影及工藝有研究的朋友請教,惟一直無法做到心中想要的效果,他決意到台灣拜師學藝。「師傅說我是一名『安全』的學生,別人較容易出錯的地方,我絲毫不差地做得正確。」後來,他在師傅的鼓勵下,遠赴日本跟隨師傅的老師繼續深造。「本來我很擔心語言不通,但師傅提醒我,只要記得學過的技巧和藥水的用料成分就足夠了。」
本來夏競業跟隨日本老師學習的項目只需兩三天,最後卻花了一星期才完成。他憶起台灣師傅於出發前再三的鼓勵,「你愈能顯示對藍曬技巧的掌握及熟悉,日本老師向你傳授技術的時間會愈多。」他更到英國及美國進修短期課程,以豐富自己的攝影法及曬相等相關知識。
創作注入情感 觸動人心
曬相與攝影環環相扣,相比攝影,夏競業更醉心於曬相。「藍曬講究時間、溫度、濕度,甚至手指的油脂也會影響顏色分布。然而,藍曬的過程令我放鬆平靜,在忙碌生活中找到喘息的空間。」這十多年來,他悟出心目中好作品的定義——具備「有趣」、「故事」及「記錄」三個元素。
在品牌成立之初,夏競業曾應客人要求,將數碼照片以沖菲林的方法製成菲林卷。客人時隔半年仍未取貨,他偶爾想起便再次聯繫客人,並約定了見面時間。「當我如常講解貨品細節時,來取貨的女客人打開菲林卷之際,突然嚎哭起來。」此時,他看?自己手上那張餐廳傳單,決定和女客人到餐廳就坐,細聽她的故事。「原來向我下定單的客人是她因病去世的男朋友,這卷菲林禮物成為了他們之間僅有的回憶。」
談起這個經歷夏競業仍有餘悸,更深深體會到他的作品也能觸動人心。去年十一月他到台灣參與市集活動,出售與香港有關的藍曬作品。「其中有一位在台讀書的香港學生,走到檔前跟我說在外地唸書時常想念香港,很高興從我的作品中看到香港的景色,最感動是其中一幅作品拍到他的家門。」相比起作品被稱讚為「靚相」,他更期待自己注入情感的創作,將感動和共鳴帶給別人。
「無聊事認真做」 感受樂趣
現時以藍曬為工作主軸的夏競業,回顧昔日做會計和女裝售貨員都只為了「生存」。「以前工作目標離不開賺錢買樓,現在人生及工作的?眼點,更重視事情背後的意義,想真正的過生活。」
他每年都會定下年度目標,讓自己有繼續向前的動力,如前年他計畫成為市集策展人,於是舉辦了以前度禮物為主題的「分手展覽」。「去年我希望更貼近社區,於是與朋友組織了『講和號』,每逢周四招聚居住在灣仔區的街坊朋友,一同吃飯看電視,多個『聚腳點』連結人和社區。」
夏競業於去年嘗試為期一年的企畫——暫停更新社交網站,以試驗不靠網絡宣傳會出現甚麼效果。「結果這一年的工作量沒有減少,仍有不少學校邀請我合作,開辦藍曬工作坊。」他很好奇學校是如何找到自己?「原來他們都是由其他學校介紹,我才發現自己的口碑都不錯啊。」
至於他今年的目標是闖進網絡世界,成為影片創作者(Youtuber)。「除了拍片講藍曬和攝影外,我亦想透過影片與人分享日常生活,實行『無聊事認真做』。」一個看似無聊的舉動,注入了他天馬行空的想法及心思,冀讓自己和其他人感受箇中的樂趣及意義。
做到極致才算是工藝
每個人都是憑過去的經歷歸納出想法及認知,對夏競業來說,一幅認知性高的作品才能與人產生共鳴,體會創作者的所想所感。他的作品中不乏舊建築及社區,「社區的形成,必須有人參與其中。我們每次拍攝具特色的建築物,若不了解內在的故事和聯繫的人,也只不過是拍攝一幢『建築物』而已。」
近年有不少人推介本港的拍攝勝地,他才赫然發現原來香港也有很多「打卡」熱點。他反問道:「有去過日本韓國嗎?為甚麼想去呢?」大抵是因為從未去過,想知道當地到底有甚麼特別。他笑說很少人會對香港某某地方有所期待,「這值得我們反思,其實香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發掘、留意和欣賞。」
在藍曬的過程中,教他明白一門工藝只要不斷做,做完再做才能創作出令自己滿意且被人認同的作品,才能做到「極致」。執?地做一件事,在興趣中不斷尋找突破,這可算是他口中的「人不輕狂枉少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