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PDF
網上揭頁版
iPad高清版App Store下載

 
 
 
目錄 < 返回首頁
You'll never walk alone 與你同行 迎接DSE放榜
過度活躍 永無寧日 黃岳永
知微知彰 陳德章
風乾狗餅好風光 愛吾犬以及人之犬
學習欣賞不完美的自己 截肢小提琴手
大熱 俄羅斯
培育子女 一勞永樂
周遊古迹新樂趣
職場升呢 - 「打機成癮」已提升至世衞關注
智富增值 - 民主非靈丹妙藥 私有產權是良方
職場Q&A - 了解個人所持學歷 擬定進修求職大計
個性全面睇 - 忽然之間
書評
推介課程總覽



學士 More
Bachelor of Art(Honours) in Fashion/ Fashion & Fashion Marketing/ Interior Design/ Graphic Design
Raffles international College(Hong Kong)

Bachelor's Degree Major in Psycholog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Foundation Programme(UFP)
Upper Iowa university

Bachelor's Honours Degree Programmes and Master Degree Programme in UK: Bachelor of Laws LLB (Hons), Graduate Diploma in Law (GDL), Master's in Law (LLM), Legal Practice Course (LPC)/ MA (LPC with Business), Bar Professional Training Course (BPTC)
BPP University Law School

副學士
副學士學位及自資學位課程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

高級文憑
Higher dipolma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

文憑
Professional diploma in business/ Bachelor of Business Studies(Hons)
Kaplan Business and Accountacy School

證書
PMP / PMI-ACP / Big Data 免費工作坊
Informatics

機場服務及營運證書課程
香港國際航空學院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海外升學
Study in France
Campus France Hong Kong

國際酒店管理專業/全球商務管理專業/西方美食藝術專業 本科/碩士/MBA
Business and Hotel Management School

全球每年有近八點七萬宗鼻咽癌新症,本港新症每年超過八百,死亡率近三成。早前中大醫學院團隊公布一項鼻咽癌研究,指復發性及擴散性鼻咽癌患者利用一款免疫療法後,除去癌細胞上PD-L1蛋白對T-抗體的抑制作用,令患者增強自身的免疫反應來對抗癌細胞,使接受免疫治療的病人於一年後整體存活率達六成,較接受傳統化療者為高。

陳德章是研究團隊成員,更是治療鼻咽癌的內科腫瘤科權威,見證了鼻咽癌的臨?研究再取得突破,如今他回顧過去二十五年間的研究之路,只能形容為「意想不到的旅程」,「我93年回流香港加入中大,當時香港每年有千多宗鼻咽癌新症,發病率是十大,更為男性患者五大癌症,但此症於西方並不常見,很少資源研究鼻咽癌 …… 昔日我還在用間尺量度腫瘤大小,怎料臨?研究到今天會有這樣的發展?」

率先提出化療電療同步
鼻咽癌是本港、華南,以至東南亞地區常見的癌症,陳德章說,鼻咽位置的腫瘤難動手術,幸好電療有效縮細腫瘤,惟醫者以為病患痊瘉了,不料有三、四成個案於幾年後出現擴散,更甚是部分人確診鼻咽癌時已屬第三、四期,即使接受了電療,其後還有逾半人的腫瘤會擴散,「醫生只能提供紓緩治療,治不好病人。」

從英國皇家馬斯登醫院臨?醫學培訓,讓初出茅廬的陳德章深明,若醫者要改變現狀,必須進行臨?研究,對比傳統與新治療方案的效用,故他率先提出為患者同步進行化療及
電療,惟遇到不少人反對,認為此研究不應於香港啟動,應有其他地區的權威牽頭引證其安全及療效,「先行者會較難,但我們(中大團隊)不做,其他人也不一定會做,做研究本來就要有創新精神。」

中大首個關於鼻咽癌的大型研究於95年正式啟動,陳德章跟其團隊於00年發表初步口頭匯報,引證同步治療使晚期患者的存活率,由五成多提高至七成。研究結果在02年於學術期刊刊登,05年中大結集了成熟的五年存活率數據,推使此療法取代傳統方案成為全新標準,亦令中大醫學團隊被世界看見,「以前很難向歐美藥廠取資助,香港並非國際醫學平台上的玩家,02年後才開始爭取到更多資源。」

腫瘤科實習改變志向
陳德章敢於向難度挑戰,這種勇者精神深入骨髓。即使身為眼科醫生的父親盼兒子繼承衣鉢,陳德章自小亦有心志行醫,惟他自覺擁有創新、解難的性格,更適合出任其他專科,「我最想解決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想新方法醫好病人。」當同窗選擇接受外科、眼科或內科訓練時,他先想到糖尿病患甚多,有意循內分泌科發展,但命運的羅盤還是把他帶到未知之處。

「內科實習有三個月先於我申請的內分泌科,其後三個月我被分配到腫瘤科,自此改變了志向。」陳德章記得,有個腫瘤已擴散至肺部的骨癌病人,其病況一直沒有好轉,負責主診的教授有日向他坦言傳統治療已失效,詢問他接受臨?研究的意向,「教授說新療法不保證能夠治好他,但有機會延長其生命,惟最終幫到患者的時間可能不長,但必可讓醫生更了解各類療法,可以幫到下一個病人。」

教授一席話讓陳德章記到今天,「輪到我跟病人講解臨?研究同意書,我也加上這句。」行醫多年,他坦言如今面對患者的觸動已不及早年行醫時,惟難忘昔日遇過一位患睪丸癌、被其他醫院診斷為全身擴散的病人,病況被其逆轉,總提醒他不可錯過每個治療機會,「病人接受了較進取的電療後,腫瘤『縮晒』,不是別人口中的『冇得搞』。」

陳德章是那種愛上一樣東西就會喜歡一輩子的人,恰如小時候他愛上彈鋼琴,長大後仍醉心於彈琴的愉悅,更因而遭太太取笑「幾十年不變」。步上醫學教研之路多年,陳德章同樣找不到放下教授身分的理由,過去每段經歷均鼓勵他奮戰下去。

研標靶藥證診療個人化
97年適逢分子生物學專家盧煜明回港,陳德章早已儲下一堆患者血液樣本,使二人很快研究出以血漿中EB病毒檢驗鼻咽癌的可行性;回港十年後,醫學界開始破解不同癌症的基因圖譜,坊間有更多藥物誕生,埋首於標靶藥、疫苗使他興奮不已;去年最大規模的鼻咽癌基因研究出爐,他進一步了解到多數標靶藥只對一成半人奏效的原因,意味診療走向個人化;如今免疫療法亦愈見成效,「鼻咽癌跟病毒有很大關係,更利從免疫系統中?手。」

儘管陳德章走進癌症病房,沉重氣氛依照籠罩,惟他深信醫患亦期盼每個「意料之外」所帶來的曙光,「病人痊瘉重獲新生固然是贏了,就算治不好也不是輸,為醫者讓他減少痛苦、有尊嚴地離開也是贏,臨?研究若幫到下個患者便贏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