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眾籌之力 成就創業夢
Umbrella Here產品開發者李蓓欣( 左二)表示,用家亮起安裝在雨傘頂部的提示燈,為避雨者雪中送炭。
Anges成功集資開辦個人展覽後, 隨即把「回憶工業」註冊成公司,並與不同的機構合作舉辦工作坊。
近年創業風在港吹得起勁,造就創業資金贊助計畫如雨後春筍湧現。
對不少創業者來說,籌措第一桶金,永遠是最困難的事。畢竟在香港創業的成本愈來愈高,哪怕是帶着滿腔熱誠,亦不得不屈服於「No Money No Talk」這個現實之下。近年香港興起眾籌熱潮,正好為有意創業者提供集資渠道,只要他們的創業理念、產品能成功獲得群眾付費支持,並在指定時間內達標,即可獲得全數贊助金額。雖然本港眾籌尚處於起步階段,卻不失為創業者的福音,今期《JobMarket》走訪多位專家學者、眾籌平台創辦人及項目提案者,讓大家了解眾籌如何助人踏出創業成功第一步。集腋成裘踏出創業第一步 眾籌(Crowd funding),顧名思義,即是透過群眾集資,投向某一項目或業務的活動,其特徵是「公開、小額、大眾」。 近年眾籌平台大行其道,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Massolution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眾籌募集資金較往年上升一倍半,達一百六十二億美元,其中亞洲更急升三倍多,至三十四億美元。互聯網行銷公司eOneNet亞太區總裁Harrace Lau指,眾籌為有志創業者大開方便之門,「短短十多天,已有機會籌得數百萬,甚至數千萬元的起動資金,吸引愈來愈多人利用眾籌平台來實現理想。」但完成集資目標只是第一步,最終成功與否,則視乎提案者的事前準備工作和執行力。「除了提供產品及服務外,還必須選擇好目標市場、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繼而做好商業計畫,方可為長遠發展打好基礎。」 眼見網上商貿發展日趨蓬勃,Harrace看準機會,透過眾籌成立以東南亞市場為目標的網上商城28mall.com。他又抓緊消費者愛優惠的心態,大派電子紅包, 吸引新客戶註冊成為會員。「掌握宣傳及營銷技巧,也是成功的不二法門。」Harrace建議,除本地眾籌平台外,提案者亦可考慮利用外國或內地的眾籌平 台,有利接觸更多受眾。認識四大眾籌模式 眾籌主要可分為回報(reward-based)、捐贈(donation-based)、債權(debt-based)和股權(equitybased)四種模式。Harrace指,在《證交法》及《公司法》監管下,現時香港僅容許進行回報式及捐贈式眾籌,即指提案者只可以實物或服務回報贊助者,當中不涉及任何股權或分紅。「香港的眾籌市場太小,部分人因而轉戰內地市場,致令內地P2P債權眾籌平台遍地開花,惟三分一平台已停業倒閉,讓投資者的資金石沉大海。去年網上融資平台『e租寶』爆煲後,內地已進一步加強有關監管。」完善監察制度 做好提案把關 要數全球最大型的眾籌平台,非美國Kickstarter莫屬,自2009年創辦至今,經由它成功募資的項目已超過十萬個,當中更不乏港人成功例子。隨着眾籌盛行,本港亦漸見眾籌平台出現,Umadx便是其中一例,由開創至今,已協助三十多個項目參與集資,總額超過四十多萬。Umadx,是You Make a Dream Extraordinary的簡寫,開宗明義,是一個成就非凡夢想的地方。其聯合創辦人兼CEO高家晉曾在直郵行銷行業工作,為多個國際慈善機構進行行銷籌款,逐漸對不同形式的籌款平台產生興趣,「近年社交媒體興起,東南亞市場眾籌業佔全球眾籌總額達63%,具有龐大的市場潛力,從而促使了我創辦Umadx。」 雖然創業者雄心壯志,但有勇更需有謀。高嘉晉建議,創業者在提出眾籌項目前,最好先定下適當的募資目標,「據世界銀行2014年統計,全球大多數眾籌項目的總額均低於五萬美元,因此眾籌適合需要小額資金的初創企業;傳統的風險投資、私募等,主要用於大量資金需求的項目。」不論初創企業或中小企,在不同發展階段,都會有不同的財務需要,企業可按自身需求而選擇集資方式。不過, 眾籌比傳統集資平台有其優勢, 能為創業者測試市場水溫,以及提高預售產品的機會。高嘉晉說,「創業者獲得的資金來源,正是來自其目標消費者,這樣精確的市場反饋,是其他募資途徑不能提供。」 眾籌平台處理多個項目,當中牽涉大量資金,為確保資金用得其所,把關功夫十分重要。Umadx重視對眾籌項目的篩選與審核,因此設有完善的審查及監察制度,「每一個項目正式募資前,眾籌顧問會全面評估有關項目,當遇到違反或不符合守則的項目,我們必會進行審查工作。此外,我們亦聘請獨立註冊會計師,在項目募資期間,緊密監察所有進出帳目,並確保過程高度透明。」 另一眾籌平台Hatchya,主要提供專業指導和產品製造的途徑。創辦人胡顯德曾在SAP擔任銷售總監及HP香港軟件部總經理,前年萌生開設眾籌平台之念,「過去我出席過不少活動、擔任比賽評判,發現年輕人有很多創意的想法,故成立Hatchya,希望幫助年輕人實現理想。」一般的眾籌平台只能提供集資平台,當創業者成功集資後便「自生自滅」,胡顯德卻憑着過往經驗,帶領Hatchya顧問團隊,為創業者提供更多實際意見,及幫助他們擴闊人際網絡。「我們希望能連繫創業者和廠商,既方便創業者生產產品,亦可為廠商帶來新機會。」推廣共享理念 港人贊助佔六成 I’m Here Today Limited 聯合創始人李蓓欣(Patience)素來喜歡瀏覽眾籌平台,「五、六年前已經開始留意眾籌,當時覺得很有趣,不過自己總會猜想,那些項目是否真的有人願意投資?背後又是否有人在『造數』?」眼見美國陸續出現不少成功例子,她最終加以仿效,在Kickstarter推出「Umbrella Here」。 據了解,「Umbrella Here」是由一個藍牙裝置及專屬手機應用程式組成的雨傘分享系統,只要用戶願意和陌生人分享雨傘,便可亮起安裝在雨傘頂部的提示燈,以示歡迎旁人「搭傘」。「這個設計曾為我贏得不少比賽,但由於獎金不多,只好先利用獎金拍攝宣傳短片,趁機介紹產品的設計理念、特點、操作方法等,以測試市場反應。」Patience直言,她賣的不是技術,而是理念。「在香港這種密集城市裏,雖然人與人之間近乎觸手可及,卻表現得冷漠、疏離。例如我們看見有人在雨天沒帶傘,即使心裏很想幫忙,卻會害怕尷尬而不敢開口。其實一把傘、一個點頭、一個微笑,都能重新warm up社會氣氛。我們有六成贊助者是香港人。」 Patience認為,籌集資金並非眾籌的唯一目的。「現時眾籌平台已逐漸轉型為營銷平台,可見產品的宣傳及市場推廣也是非常重要。只要做好宣傳工作,就能成功吸引受眾眼球,帶來更多資金流入。」眾籌助起步 成功靠長遠計畫 「回憶工業」創辦人、設計師Anges直言,眾籌是她努力工作的推動力。「能夠成功募集資金,是一個實質的支持。否則自己光有構思,卻無力實踐,最終只會敷衍了事。」時間回到2012年,Anges成功透過本港群眾集資平台Fringe Backer,推廣以「升級再造」方式保留珍貴記憶,並開辦「回憶工業」個人展覽。展覽過後,她順勢把「回憶工業」註冊成公司,更獲香港理工大學MicroFund批出十萬港元資助。現時其主要工作是與商業機構合作舉辦工作坊、銷售設計產品等。 年輕人創業,最怕野心太大。「社會上出現愈來愈多創業渠道,固然是好。所謂創業難,守業更難。有些年輕人起步雖快,卻欠缺持久力,最終不是結業,便是被市場帶着走。」因此Agnes認為,創業者必須擁有一定的人生經驗,才會有足夠的成熟度去肩負起整家公司。「近年不難看見的是,創業者愈來愈多,但失敗的例子亦隨之增多。」 談到其成功要訣,她歸功於「搶佔先機」四字。「作為Fringe Backer首十個眾籌項目之一,『回憶工業』對大部分港人來說,無疑是充滿着新鮮感,自然就能吸引人留意、支持。」Anges表示,以前的創業者要一腳踢去研發產品、儲錢投資,產品推出後,假若市場反應不理想,立即血本無歸。「現在只要有設計意念,就可以透過眾籌平台,一邊籌集資金,一邊測試市場接受度,反應好的話,便可以繼續做下去,否則便要懂得適時離場。」謹慎評估創業風險 免爛尾收場 香港互動市務商會創會會長方保僑表示,他曾透過眾籌平台資助多個項目,「主要原因是,我對產品感到十分好奇,希望在它們推出市場前,可以早一步擁有。我亦期盼能幫助初創企業起步。」作為贊助者之一,他認同眾籌平台能幫助創業者,亦能幫他找到「心頭好」,「我曾資助Nanoleaf,其發的LED燈膽確實比我家中的更光、更節能,其後更獲得李嘉誠旗下私募基金維港投資青睞。」 然而,在眾籌平台業成功集資不代表創業一帆風順,亦有可能出現「爛尾」。方保僑資助六個項目當中,有三個「走數」,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報。「我曾資助一個3D 打印機的項目,當時只付約三百元,但兩年後仍未收到產品。」他指,除蓄意詐騙個案外,有創業者經驗不足,錯誤評估產品的成本,「在眾籌項目開始之前,沒有好好評估生產的難度、資金的運用、人手的調配等等,等到籌集完資金之後才發現問題,一切已經變得太遲了。」他提醒,眾籌平台不會幫產品「化妝」,產品好或壞,直接影響成功率,故建議創業者多從不同途徑集資,並尋求各方意見,以提高成功機會。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