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護理有前途

護理有前途

  • 22 Nov 2013
有人話照顧長者的護理業屬厭惡性工作,那麼以工作性質來說,醫護行業中的護士也屬厭惡性。可是,「同工唔同命」,護士人手不足,卻仍然是人們趨之若鶩的職業;相反護理員卻沒有甚麼人想加人,特別是年輕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護士感覺專業之餘,晉升前景亦明確。如果有朝一日,人們發現護理業原來同樣可以專業且晉升前景明朗,護理業還會「厭惡」嗎?


最近,政府一發表《人口政策諮詢文件》,人口政策立即成為社會熱烈討論的話題,其中一項是日益嚴峻的人口老化問題。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2011年年,65歲以上人口佔全港人口比例14%,但預測到2041年,比例將升至32%;平均年齡亦由42.4歲上升至51.8歲。如果將65歲視為人們的退休年齡,即是到了2041年,3個人中,就有1個是沒有勞動力的長者,加上香港的自然出生率低,容易造成高撫養比率。這除了現實些來說,對經濟造成負擔,更衍生一個重大問題:誰來照顧香港這三分之一的龐大人口?


有說中國是儒家思想社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已經成為了中國人(包括香港人)的「民族基因」,但現實看到的是,近年來愈來愈少人願意加入護老業,有指單單今年本已有約30家安老院因人手不足而被迫結業。而且政府不久前推出「社會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宣揚「居家安老」?念,讓長者因應個人需要,選擇社區照顧服務,令沒有入住安老院的長者對護理員需求增加;護理員亦除了於安老院工作外,大可選擇提供上門的護理服務。這就形成了從長者絕對人口上,以及服務多元化上,對護理員需求上升,而可怕的是,護理員數目供應沒有相應增加。隨?時間推移,問題將會愈發愈大。


不只是供需問題

「現在我們面對一個頗為水深火熱的問題。」仁愛堂社會服務經理林國偉說「頗為」二字,不是說現在護理人手不足的問題不夠水深火熱,應該是他預視到未來將會「極為」水深火熱。以現時護理業人手不足問題,如果不立即作出有效措施改善,「頗為」很快換上「極為」。


長者人口上升不是今天的事,以往一直有基層婦女願意入行護理業,護理員的供求平衡還可以勉強維持,但最低工資實施之後,她們在可接受的工資水平上,其他基層工種的收入與護理員收入拉近,護理員的收入不再明顯高於那些基層工種,而且安老院對於護理員有一定要求,這些婦女對於加入護理業便有多一重考慮,影響護理員的人手供應。護理員是安老院最前?的工種,而行業其他專業職位,如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等供應亦見不足,且流失率大,不少安老院唯有退而求其次,增加入行要求較低的助理職位,但情況仍然足襟見肘。


隨著社會進步,護老服務不只限於照顧起居飲食,社會對護理質素不斷提高,衍生對長者身心照顧的需求。以現時護理業單靠基層和中年婦女入行,從供應上和質素上,都與護理需求和要求上愈差愈遠,因此護理業日益嚴峻的困境不只是數字上的供求問題,亦是一個質素追不上要求的問題。


更大的人手不足問題

近年政府推行轉型院舍,即是對安老院進行改裝、提供多種護老服務,使長者不需因健康問題,由一所設施不足的院舍搬至另一所有相應設施的院舍,盡量讓長者在同一所院舍內享天年。仁愛堂田家炳護理安老院院長孫淑貞以自己工作的安老院為例,以往只需17名員工,就能照顧152名行得走得,健康狀況較好的長者,而成為轉型院舍後,現在院舍只有85名長者,卻因服務深化,人手升至48至49人。在面對護老服務應社會需求而深化時,對人手的需求就愈多、愈精,但人手供應卻未能配合。


仁愛堂田家炳護理安老院位於元朗朗屏?,「以往基層的人手不是太難聘請,尤其是公共屋?內。」不過同人一樣,屋?都會「老化」,今天朗屏?已經27歲了,住在?面的居民,這些年來也年長了27歲,孫淑貞說:「當一個屋?(人口)老化,婦女或之前需要工作的人,仔女已經長大,不容易出來工作。」她回想10多年前,這個屋?和居民仍然年輕,在院舍門口或附近貼張街招,很容易有婦女扣門,她說:「以前的人甚至會撕下街招,因為下一個看不到。」時移勢易,現在於勞工處、報紙上花錢登招聘廣告也好,仍未見成效。


無可否認的事實,是現時護理業的前?護理員大部分年過40,而因為這所院舍是資助院舍,不同私人院舍般質素參差,新到來的護理員縱使有護老工作經驗也好,也需要她們提供認可證明。孫淑貞表示這所院舍採用「以舊帶新」的管理模式,即是由這所院舍擁有經驗的同事帶領新來的同事,那麼較年輕, 30多歲的護理員力氣較佳,可擔當扶抱工作,而有經驗的同事亦能向她們傳授經驗。不過,院舍護老業沒有打佯的時候,需要同事24小時輪班,不少婦女需照顧自己的家庭,亦是令有意入行者卻步的其中一個原因。加上,前?護理員都渴望在原區、甚至原?工作,跨區就業動力低,較難出現人手跨區流動,護老業人手不足的困境也就更難紓解。



開闢護理前途

現時中年婦女是護理業人手的中流砥柱,也不足以應付行業日益上升的需求,況且她們也有老的一日,如果不能找到一群接班人,護老業的人手就會出現斷層。這個斷層不是單靠大花資源就能在短時間內填補,今日不正視這個問題,明天護老業就會墮進這個斷層之內。


因此,政府現積極尋找吸引年輕人入行的方法。在今年5月,社會福署得到約3,000萬元獎券基金撥款,提供「先導計劃」,以「先聘用後培訓」的方法,首先確保學員畢業後擁有工作的條件下進行培訓,並謀劃明確的晉升階梯吸引年輕人入行。現時先導計畫已招募了200名年輕人,於各種安老院舍擔任護理工作。


既然政府大力推動年輕人入行,當然也需要培訓機構的配合,但護理業「不是年輕人的行業」這個想法始終都是根深蒂固,所以現時各方面的宣傳和專業護理課桯,最首要的重任,就像仁愛堂YES專業進修課程總主任鄧惠玲所說:「想告訴年輕人聽,護理行業不是『姐姐』(中年婦女)做的工作。」她表示,雖然表面上前?工種都是「姐姐」擔當,但其他專業護理工種,如職業治療師與物理治療師,已經多了年輕人加入。


年輕人可能不怕初入職場收入低微,但最怕沒有前途和「錢途」,因此,如果投身護老業的前景清晰和明朗,很可能是行業人手問題的靈丹妙藥。


首先:讀畢YES專業進修課程的護理科目,任鄧惠玲表示入職率接近100%,甚至試過有院舍在學生未畢業就「預訂」了一整班學生,她說:「健全的、健康的、肯做的,都聘請。」


其次:護理員的入行學歷要求不高,擁有一些經驗的護理員月薪已經過萬元,如果年輕人有機會做職業治療或物理治療師助理(當助理的入職要求遠比治療師低),再修讀課程晉升為保健員,月薪有機會去到17,000元或以上。而且對護理員有需求的不獨是安老院,其他如醫院,社區護理服務等亦有需求,「愈來愈多年輕人看到這條路。」鄧惠玲說:「我們絕對有信心地說,經過培訓,(年輕人)其實可以走這條路。」



年輕人的出路

其中一位知道而實踐這條路的年輕人,是現年23歲的敖曉程。她初時看不到這條路,不用說認清真正的護理業是怎麼一回事,「初初覺得老人院會否『一陣除』,好臭呢?駝背的老人家追?你那樣呢?」事實上,就如我們身在的仁愛堂田家炳護理安老院一樣,四周很整潔,?生佳。


雖然現時並無明文規定當護理員的資歷要求,招聘條件較?鬆的安老院只需「講個信字」就可以聘請任何人當護理員,但敖曉程還是建議想入行者還好先讀護理課程較好。因為她親眼見過一件可怕的事:一名職業治療助理送一條香蕉給一位院友食,雖然香蕉是非常易嘴嚼,但那名院友患有?金遜症,香蕉沒有嘴嚼過,便「咕」一聲滑落食道內,她回憶說:「(那院友)塊面發金,整塊面青了。」幸好附近有一名男保健員施救才沒事,「真的只差一秒就出事。」她說。她認為,如果讀過護理員課程,做事會小心得多,懂得怎樣做不易令到長者受傷,亦會更加留意長者的身心狀態。


晉升前途

像敖曉程年紀這麼輕便加入護老業,確實較為罕見,她還記得當初打算入行,在面試時,被顧主問質疑過:「你這麼年輕入來做,會不會這樣不做,那樣不做,不夠一個星期就離開呀?」現在她已經工作了10個月,雖然時間不算長,但已足夠讓她向傳媒和年輕人分享這行業的工作機遇。她現時一口氣報讀了「物理治療助理證書課程」、「診所助護實務證書課程」及「職業治療助理實務課程」,薪金已經加了三成,接近10,000元。她既然認清護理業這條路,當然清楚前途是怎樣走,她表示未來會進修造口課程、保健員課程,因為她知道擁有幾年經驗,又有相關課程作根基,未來可以擔當普通科登記護士或精神科登記護士。這是她自己的前途,亦是沒有亮麗履歷的年輕人可以邁進的前途。


護理員這條路

護理員並沒有特定資歷要求。現時本港約有8,500名護理員受僱於各安老院舍。雖然法例並無規定他們必須接受培訓,但護理員在照顧長者方面角色重要且不可或缺。因此不少培訓機構也提供相關課程供報讀。另外,社署及?生署一直合力定期為安老院護理員提供培訓,每年約有2,100名安老院護理員參加。


保健員這條路

根據《安老院規例》批准開辦保健員課程的培訓機構共有32間,每年提供1,500個學額。完成一項認可課程,並獲社署署長信納才可註冊為保健員。至今年7月1日,本港有16,200名註冊保健員。

相關: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