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從本港匯款至外地,一般做法是親身到銀行或匯款機構處理,但2014年成立的金融科技(FinTech) 初創企業EMQ卻開闢了一條新路徑。該公司執行長兼共同創辦人劉御國指,通過與外地銀行、便利店、電子錢包等合作,用家可通過EMQ程式實時匯款,方便快捷,服務現已覆蓋菲律賓、印尼、越南等地。EMQ主攻本港菲傭及印傭,目前每月匯款額達三成增長,更與騰訊和QFPay錢方合作,為其程式提供後端匯款運作平台。劉御國坦言,EMQ未來有意擴展版圖,期望在半年內滲透至十個國家及城市。
「他們利用一星期僅有的一天假期,走到環球大廈,排隊四小時,然後填寫表格,再到櫃枱匯款。」這是本港現有二十萬名菲律賓外傭和十七萬名印尼外傭每逢假日的寫照,劉御國指,EMQ的出現正是要顛覆這種費時失事的做法。「現在他們只需下載程式,到便利店增值,掃描QR code(二維碼),輸入收款人姓名、取款方法等,按一按『匯款』鍵,款項十分鐘後便可到達菲律賓或印尼,讓當地取款人從銀行戶口、便利店、電子錢包等不同途徑取款。」
最大挑戰是爭取銀行信任
EMQ能如此方便快捷地將款項匯至外地,全靠在香港和外地多處建立的「hub and spoke(軸輻式網絡)」系統。劉御國解釋,每當EMQ在一處開展業務,團隊會先向當地大型銀行招手,邀請成為「hub(軸)」,充當樞紐角色;再着手尋找便利店、電子錢包等成為分支,即「spoke(輻)」,「我們就像挖溝鋪設管道一般,讓款項在當中流動。」
匯款方式看似簡易,然而萬事起頭難,EMQ創立初期難免碰釘,其中一大挑戰是要爭取銀行的信任。劉御國憶述,團隊起初游說銀行合作時,對方大多抱懷疑目光,尤其質疑EMQ能否遵守相關法規,「畢竟EMQ業務涉及跨境匯款,銀行有必要知道我們如何運作,例如款項來源、收款者、匯款原因等。」
劉御國強調,EMQ在進入一個新國家或城市前,必定會先到當地的執法機構取得相關牌照,確保業務合法經營,成為說服銀行的籌碼。他指,當初邀請第一家銀行合作歷時足足兩年,但大門一打開,第二、三、四家銀行的合作機會便接踵而來。
手把手教外傭試用程式
事實上,近年大量金融科技初創企業湧現,惟劉御國坦言,只有少數如EMQ願意與銀行合作,一大原因是銀行對牌照要求嚴謹,限制多多,「一旦選擇與銀行合作,就必須非黑即白,不容許灰色地帶,業務一定要持牌正規。我們早知這是一個挑戰,但若要EMQ長遠發展,與銀行合作是不二法門。」
銀行方面闖關成功,另一關卡則是用家,EMQ要改變他們固有的匯款習慣,但外傭賺取的每分每毫都有血有汗,他們是否願意使用一個新興的匯款程式?劉御國笑言,「老實說,要改變用家習慣,只能靠口耳相傳。」
他表示,EMQ成立初期,為了吸納用家群,團隊不惜親身走進本港外傭社區,手把手教他們試用EMQ,由下載程式、到便利店增值,以至發送,都一一講解,「女傭們匯款後會致電身處家鄉的丈夫,即使丈夫說收到了,她們也不會馬上轉用EMQ,可能下星期會再嘗試,直至滿意,便會介紹給身邊朋友。」
計畫半年內拓十個國家
劉御國指出,去年由香港匯至菲律賓的款項高達六億美元,由香港匯至印尼的款項則高達五億五千萬美元,是一個龐大的商機。加上目前東南亞約六億五千萬人口中,逾七成沒有銀行戶口,EMQ對他們而言將是可取的選擇。
至今,EMQ已先後開通了香港來往菲律賓、印尼、越南及印度的匯款通道,更獲騰訊和QFPay錢方青睞,成為它們的匯款程式後端運作平台,目前每月匯款額約有三成增幅。劉御國透露,EMQ未來有意拓展業務至中國、新加坡等地,預計在未來三至六個月內,將滲透至十個國家及城市。
積極招攬人才 棄金字塔管理
EMQ業務發展迅速,劉御國直言有賴一眾員工的努力,目前亦正積極招攬人才。
EMQ由起初只有兩位創辦人和一名助理,發展至現時在五個地區共有逾五十名員工,劉御國直言很慶幸找到一班擁有共同理念的員工。他指,EMQ目前仍處於擴充階段,正積極尋覓人才,首要條件並非履歷要有多亮麗,而是能適應EMQ的工作文化,「我們不會為請人而請人,我們只聘請對的人。」
劉御國形容,EMQ的文化着重「transparency(透明度)」,員工之間均樂意發表意見,管理層亦願意下放權力予員工,「我們不要金字塔式管理」。他不諱言,容許員工下決定或有機會出錯,但最重要是員工有所成長,「他們能從中學習,日後便成為支撐公司發展的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