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揼本擴充 製作公司覓新血 激活香港電影工業
去年本港電影總票房收入錄得逾十九億元,較2010年的十二億三千萬元上升達近六成。
Festival Grand Cinema貴賓廳設置隱藏式的專業Hi-fi級音響,營造私人影院的感覺。
今年3月公映的《救殭清道夫》是mm2最新出品的香港電影。
電影業一直以來是夢工場,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香港,造就數以千計的「港產片」,更有人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香港電影」。時至今日,香港電影業已轉型,除開拍本土電影外,亦與內地合作推出「合拍片」;而本港電影總票房收入每年均錄增長,2016年票房總收入達近二十億元,促使各大戲院重新擴充及翻新。今期《JobMarket》走訪多家戲院院綫及影視娛樂製作公司,以及訪問兩位新晉導演,了解相關市場的發展前景及人力供求情況。 去年本港電影總票房收入錄得逾十九億元,較2010年的十二億三千萬元上升達近六成。入場觀賞電影的觀眾由2014年的二千四百萬人次升至2016年的二千五百六十萬人次,票房亦由2014年的十六億四千萬元升至2016的十九億四千萬元,不少院綫均打算增設戲院,回應市場需求。優化戲院聲畫設備 着重員工內外培訓 香港六大戲院院綫之一的洲立影藝有限公司(MCL),現時旗下九間戲院分布於港九新界。洲立影藝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寶珠指,戲院主要收入來自票房,而過去幾年香港電影票房穩定,「近年我們院綫業務發展表現理想,去年至今開了三間新戲院,並首度引入『無機房』戲院,減少戲院所需建築面積,目前亦正進行新計畫和戲院翻新工程。」 為加強戲院的影音設備,MCL院綫引入市面上先進的杜比全景聲音響和4K投映技術,提高聲畫質素,黃寶珠稱,「我們旗下的康怡戲院是全港首間戲院引入美國MX4D技術,戲迷睇戲時可隨着劇情感受震動、彈跳、香氣等效果。」 戲院設備進行優化時,亦需要一定人手配合。該公司目前約有四百八十名戲院前綫職員,包括售票、帶位、放映電影、售賣小食等,初級戲院服務員入職月薪為港幣一萬元以上。她表示,「除了基本薪金,公司會為員工提供花紅、醫療保險及戲票派發等福利,表現良好者會有晉升機會,薪金亦會相應提高。」 黃寶珠認為,戲院營運雖屬娛樂事業,亦會提供顧客服務,故戲院前綫職員需有良好的服務態度,她指,「公司會每月定期為員工提供內部培訓,包括顧客服務、戲院營運、戲院管理等,每年也會加入講座、分享會等外部培訓活動,幫助員工裝備自己。」她補充指,「我們現時約有十個職位空缺,為配合院綫迅速發展,將來會招聘更多人才,為市場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製作公司提供電影合約 培訓新晉導演 中港合拍電影數量逐年上升,在2010至2014年間,每年約有二十五至三十部。mm2影視娛樂製作香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文佩卿直言,整體來說,合拍片的出口量及上映地點比本土電影多,帶來更多種類的電影外,也有助擴大觀眾群。 雖然合拍片漸成大勢,但mm2反其道而行,專注本地電影製作,包括一直受港人歡迎的愛情、警匪等題材,文佩卿 直指,「滿足到本地觀眾,自然能吸引外國投資者。」該公司亦有發行本地電影,如《一念無明》、《明月幾時有》等到星馬市場,另計畫在香港及新加坡開設電影院。她透露,公司業務表現理想,主要收益來自出售電影放映權予電視收費頻道,「因戲院的宣傳及租金成本較高,故電影票房只佔收益的一小部分。」 為發掘本地有潛力的新晉導演,mm2今年首度在港舉辦「新晉導演計畫」,提供十五萬元獎金,並提供電影長片及短片導演合約。文佩卿指,該計畫於9月中截止,參與人數逾百,「作品質素很高,題材多樣,而且拍攝手法有創意!」 現時該公司共有十多名員工,提供電影一條龍服務,包括電影前期後期工作、發行、宣傳等。她稱,前期工作包括導演組及製片組,例如場記負責幫演員連戲及處理群眾演員等;助製(PA)則負責鏡頭背後的事務,如找場景、安排物流等,「行內很多人都是『紅褲仔』出身,由基層做起,只要對電影業有興趣,即使沒有相關背景也可入行。」 文佩卿稱,該公司正增聘監製等人手,「監製的角色比較像項目經理,如有三年相關工作經驗,月薪達二萬五千元以上。至於剛入行的場記,起薪點約一萬三千元。」她續指,行內不少美術指導及副導演均以自由身工作,月賺至少三萬元,「香港的美指比內地搶手,因不少北上發展的香港導演也希望與香港美指合作,他們的工作方式也較按部就班,惟古裝戲不夠內地美指『撼』。」 八十後影壇新血 本土故事打響名堂 有指香港電影圈青黃不接,但每年仍有不少修讀電影系的學生爭相入行。為發掘影壇新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創意香港在2013年推出「首部劇情電影計畫」,撥款資助本地新晉導演及電影製作團隊,八十後新晉導演陳志發便是其中一位。 畢業於浸大傳理學院電影學院的陳志發,獲浸大推薦參加「首部劇情電影計畫」,在大專組中勝出後獲得二百萬元全數資助,將紙上劇本拍成電影《點五步》。陳志發指,「在浸大讀書時已構思一個關於屋邨仔的故事,但覺得不夠賣點,偶然間看到少年棒球隊『沙燕隊』的報道,便想到串連屋邨和棒球的劇本。」 香港電影業界指一部低成本電影製作須花費七百萬元,只有二百萬元資金可謂不可能的任務。陳志發直言,本身沒有實際電影經驗,《點五步》的拍攝過程全靠前輩帶領,「我本身對金錢沒有概念,感謝監製柯星沛及陳慶嘉的相助,幫我控制成本,這部電影才能順利完成。」因資金有限,演員選角只能選新人,因他們願意用機會代替金錢報酬,他指,「多虧時任電影學院院長卓伯棠的幫忙,聯絡有興趣參與電影演出的浸大學生,沙燕隊亦有為我們提供球員及場地拍攝。」 政府近年投放更多資源發展電影產業,陳志發也對香港電影業的前景感到樂觀,他指,「電影與電視業相關,現時多了電視台,未來幾年均會增加相關的工作機會。除資助拍攝外,政府也應投放更多資源於電影宣傳,尤其是一些本土獨立電影。」從網絡短片發迹 港產喪屍片登銀幕 新晉導演盧煒麟在開拍《今晚打喪屍》前,已申請電影發展基金推出的「電影製作資助計畫」,開拍後成功獲批一百九十八萬元,該片更成為首部獲「電影製作資助計畫」資助並成功上映的電影。 盧煒麟早已對喪屍題材情有獨鍾,在2012年時執導過網絡短片《喪屍血滴子》,「現時拍片方便及簡單得多,市場亦興起微電影及短片,當年拍的《喪屍血滴子》其實是一條宣傳片,與劉偉強執導的《血滴子》有關。」該短片出街後大獲好評,更贏得第七屆香港流動影片節「最佳微電影金獎」,其後盧煒麟獲監製鄭思傑青睞,便將《今晚打喪屍》小說改編成電影。 由拍攝網絡短片到商業片,盧煒麟直言,兩者的拍攝方式不盡相同,商業片的拍攝過程相當複雜,更視《今晚打喪屍》為他「真正畢業」的作品。他指,「今次是我第一次拍長片,這一年半的時間就似一個商業電影課程,學習如何與劇組不同人溝通,以及控制製作成本。」 在香港電影業界打滾接近十年,盧煒麟觀察到政府只為年輕電影人提供金錢,但欠缺其他相關支援,他稱,「鄰近國家例如韓國,當地政府大力支持娛樂及電影等產業,除了提供拍攝及後期製作的資助,亦與當地電影院簽條約,協定要優先播放本土電影,相反香港便沒有相關支援。」微電影進軍內地吸金 年增10%人手 相比傳統電影,微電影的製作及影片時長較短,但同樣具故事性。影片製作公司Best Video創辦人鄺海翔稱,微電影約於五年前在香港興起,「高峰期有企業花三百萬拍一套,有外景、美術、服裝等,非常揼本。」但自兩年前,微電影的市場發展放緩,「現時企業的預算僅約十多萬至三十萬。」 不過,現時市面出現了如網劇等代替品,鄺海翔指,網劇一般有三至五集,由一個故事或幾個單元串連,「可以播三四個月,有更多人會留意到。」另外,企業亦喜歡找網絡紅人(KOL)拍片,用不同角度及故事內容包裝產品或服務,亦可針對更多觀眾群。 Best Video曾為文具品牌拍攝以「一百種快樂」為主題的短片,找來不少名人,如「深水埗明哥」陳灼明,演繹不同人對快樂的定義,短期內已累積到幾萬點撃率。鄺海翔認為,現時社交平台的短片氾濫,要吸引觀眾目光,必須了解他們的心理,「觀眾喜歡有新意及軟性的故事,短片的頭十秒很重要,要透過有feel(感覺)的對白,或是一些笑位和感動位,牽動觀眾的情緒。」 他又表示,內地盛行「網絡大電影」,片長約三十分鐘至一小時,介乎微電影及傳統電影之間,投資金額約五百萬至二、三千萬元,而且電檢不太嚴格,故植入廣告較多,非常商業化,「例如想sell(推廣)度假村,便將度假村設定為故事的發生地點。」他稱,不少香港影片製作公司到內地發展,「一來可以吸內地資金,二來不少香港客戶也想攻入內地市場。」 該公司的每年業績增長平均超過兩成,每年亦會增加一成人手,他指,未來會聘請多媒體前後期製作人,包括導演,「除了負責拍攝外,我們也要平衡商業及創作需求,故需要聘請熟悉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AI(人工智能)等程式的技術人才,配合客戶需要。」他們也提供Management Trainee(管理培訓生)職位,起薪點約一萬五千至一萬八千元,約三年時間有機會晉升為助理經理。
相關: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