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PDF
網上揭頁版
iPad高清版App Store下載

 
 
 
目錄 < 返回首頁
銜接學位取學士 取得職場入場券
銜接須謹慎 選科要留神
在港修讀海外銜接學位 摘取學士便捷途徑
學生資助
專業實踐國際認可 全日制銜接學位課程
進修成功智選 專業認證之路
開辦職業主導學位課程 為業界提供Work Ready 生力軍
CUSCS 與澳洲頂尖大學合辦學位銜接課程 資歷架構第五級學歷等同本港大學學士
在港修讀海外銜接學士學位課程 畢業生圓大學夢 輕鬆踏上專業路
修讀航空業管理 覷準行業升勢成管理人才
掌握專業知識 堅持道德操守 明愛專上學院 培育全面人才
工商管理 / 金融會計 / 旅遊酒店課程一覽
人文 / 社會科學課程一覽
工程 / 資訊科技課程一覽
推介課程總覽



Top-up Degree More
Bachelor of Laws LLB (Hons)
BPP University Law School

SHAPE 學士學位銜接課程及碩士課程
VTC SHAPE

University of College Dublin - Bachelor of Business Studies (Hons), Birmingham City University - BA (Hons)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op-up), 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 - BA (Hons) Accounting
Kaplan Higher Education

其他 More
全方位IELTS備試班
Wall Street English

在港修讀海外銜接學士學位課程
VTC SHAPE

修讀航空業管理課程
HKBU SCE

本地每年平均約有兩萬多名副學位學生畢業,雖然政府早已宣布會陸續把教資會資助的高年級學士學位學額增至每年5,000個,但仍不足以應付副學位畢業生的需求,再加上本地院校開設的自資銜接課程,未必可涵蓋所有副學位相關課程,不少學生遂考慮報讀海外大學與本地大學合辦的銜接學位,以一至兩年的時間取得學士學歷,為日後投身社會工作,甚至向攻讀更高的碩士學歷打下扎實的基礎。

快人一步 學位得到
不少家長或學生都有留意到,近年出現了不少海外大學與本地大學合辦的銜接學位,此類課程有助補足本地銜接學位的不足情況。學友社學生輔導中心副總幹事吳寶城認為,副學位畢業生在港修讀海外銜接學位是其中一個升學的選擇。他補充道,「每年約有兩萬多名副學位畢業生,約有八成會選擇繼續升學,其中20%會入讀4,000個教資會資助的高年級學士學位學額,另有6,000至7,000位畢業生入讀本地院校開辦的自資銜接學士課程,即約有一半副學位畢業生入讀本地的資助及自資的銜接課程。餘下的會考慮在港修讀海外的銜接學士課程,而若家庭經濟許可,則會到海外升學。」

不得不提的是,在港修讀海外銜接學位的課程結構一般較具彈性,部分課程可短於兩年內的時間完成,如10個月、1年、18個月等,讓銜接課程學生能比其他四年制大學生更快完成學士學歷,更快投身職場取得社會經驗。吳寶城表示,「有部分DSE畢業生會先讀兩年制的副學位,再入讀1年制在港修讀的海外銜接課程,然後報讀1年制的碩士課程,以4年的時間取得兩個學位。」他又指,這類銜接課程一般會以密集形式上堂,有機會一年設3個學期,暑期期間亦要返學。

當然,在揀選在港修讀的海外銜接課程時,學生應留意海外院校的參與程度,及本地院校的支援角色。吳寶城解釋道,「當海外院校參與程度愈高、本地院校支援地方愈多,便可確保相關課程的學術水平或質素。因此學生在揀選這類課程時,應留意海外院校的導師會否來港授課,課程以外本地院校在校園設有多少實驗室、圖書館、藏書量、課外活動、學生組織等。」他強調,當學生修畢銜接課程投身社會找工作時,僱主固然注重其學業成績,但亦同時重視他在整個學習過程,在課程以外的成長,如有否上莊、搞活動、實習等,故院校是否設有課外活動、學生組織便變得相當重要。

Top-UP Vs 副學位 稍勝一籌
除了注意本地及海外院校所扮演的角色外,學生在揀選在港修讀的海外銜接課程時,亦可留意海外院校的排名、教學模式等。安俊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右)表示,「僱主聘請在港修讀海外銜接課程的畢業生時,一般最先會留意其修讀的海外大學排名、學科排名,然後再看看其教學模式,當中以全日制的認受性最高,而兼讀制及遙距的認受性則相對較低。」她補充道,這批銜接課程的畢業生在僱主眼中,會較副學位的畢業生略勝一籌,因他們修讀的銜接課程是由本地及海外院校合辦,有海外院校的導師來港授課,讓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英語,增加他們的英語能力。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就業網絡單位主任張志偉則指出,不同院校有不同的強項,持銜接學位的人士應有心理準備,在求職以至投身職後不宜過分心急,因為始終跟傳統院校的學士學位有別,如能成功入職需要有耐性;最理想是先行規劃個人前途,「畢業生剛投身職場,通常不太清楚自己想怎樣,不妨花三年時間工作,認清自己後再配合在職進修,尋找適合自己的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