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公私搶聘言語治療師 助幼兒面試改善口吃發音不良

公私搶聘言語治療師 助幼兒面試改善口吃發音不良

  • 02 Sep 2014
香港言聽中心每年有近五六百宗新症。中心為小朋友提供發音訓練,提升他們的口肌能力。
香港言聽中心每年有近五六百宗新症。中心為小朋友提供發音訓練,提升他們的口肌能力。
香港言聽中心每年有近五六百宗新症。中心為小朋友提供發音訓練,提升他們的口肌能力。
香港言聽中心每年有近五六百宗新症。中心為小朋友提供發音訓練,提升他們的口肌能力。
領思兒童發展中心現時有四名言語治療師,主要照顧六歲以下的小朋友,當中以二至四歲較多。
現今家長差不多事事「排隊」,不止Playgroup及託管班要及早搶報,連坊間的言語治療課程需求也與日俱增,公私營機構也大排長龍。據業界指,經醫生轉介到公院輪診,基本上要等一至兩年,不少家長心急如焚,轉投私營市場,找上言語治療師較多的中心,最快評估後兩周可上堂。但若是指定周六及平日放學等「黃金時段」,家長及其子女至少要等一兩個月。言語治療師「渴市」,公私營機構都搶聘,連中小學也加入搶人戰圈。


陳小姐(化名)在兒子兩歲時,已發現他比同齡小朋友的說話發展較為緩慢,「正常兩歲小朋友就算不懂講短句,也懂說生字,但兒子除了懂得說『車』,連杯、凳等其他生字都不懂說。」但因兒子快要入學,故去年十二月,她便致電協康社查詢,單是排期做評估,已經要等兩個月,評估後又要等一個月才可上堂,「我因為選擇平日上午時段,一個月已算快。」


上堂後識講「?」「救護車」

公營機構的輪候一樣慢,陳小姐在四月初帶兒子去健康院做初步檢查,但要排到六月才可見醫生,所以她決定先帶兒子到協康社上課。現在她與兒子已上了七堂,每堂七百二十元,「該機構的言語治療課程是單對單上堂,初期會以遊戲入手,又會練口肌、咬實牙骱。上堂一個月,兒子已識講『?』、『救護車』,但同時會繼續等候健康院的安排。」


言語治療課程需求增,公私營機構也大排長龍。香港言聽中心每年就有近五六百宗新症,其首席言語治療師潘文瑋說:「我們有十二位言語治療師,單對單做言語治療訓練,一名同事每天接六至八個症,一星期見四十個。」她坦言,坊間家長對言語治療的需求益增,經醫生轉介到公院輪診,基本上要等一至兩年,比私營機構等更久,「九龍區舉辦言語治療的機構較多,新界區相對少,如果家長想留在新界區上堂,隨時要等超過一個月。」


轉介公院 須輪候一兩年

前來求診的小朋友不一定是智能成長有特別需要,他們有的是智能正常,差在發音不準確,社交能力較弱,但因家長相信,言語治療會是好方法,於是求診的小童人口愈來愈闊。潘說,現今流行幼稚園升小學的面試訓練,「家長大多認為言語治療可幫助小朋友糾正發言及訓練聲?應用,故紛紛前來報名。」


她說,小朋友在評估後會接受訓練,基本上五堂後可解決一些輕微問題,若是發展遲緩,可能需要半年至一年時間,「一般比較常見的是兩歲階段,較容易發現他們有言語治療需要。當家長帶子女返Playgroup及學前準備班,發現同齡小朋友已懂得說詞彙及短句,自己子女不懂,就會開始擔心。」她強調,評估時不但觀察小朋友能說多少生字,亦要評估家長在生活上有否為小朋友製造足夠的溝通機會,「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生活照顧太周到,令小朋友不用說話來表達自己。」該中心客人中,有四分之三是小朋友,大多是語言發展遲緩、有發音、口肌或聽力問題,部分是自閉症兒童,近幾年求診人數也不斷增長。


通常三個月可完成治療

面對兩歲以下的小朋友,言語治療課程會向家長示範如何引導小朋友溝通,以及利用遊戲製造溝通的技巧等,讓家長回家後繼續訓練小朋友。至於三至四歲的小朋友,言語治療師會在堂上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以及講故事技巧,例如訓練他們理解一幅圖畫的內容後,盡量說出圖畫表達的故事,亦少不了發音訓練,要有特別的治療技巧,並提升小朋友的口肌能力。


領思兒童發展中心負責人蔡莉莉亦解釋,言語治療涉及的範圍很廣,包括口吃、發音不良、吞嚥進食問題、言語發展遲緩及社交溝通障礙等,「不獨香港,自閉症連帶言語遲緩及社交問題的國際數字也一直上升。」該中心現時有四名言語治療師,如果家長要選擇周六或平日放學後的「黃金時間」上堂,至少要等三個月至半年。蔡續說,中心主要照顧六歲以下的小朋友,當中以二至四歲比較多,「基本上上三個月堂就完成,一些嚴重個案則以數年計。」



治療師每天見八至十個症

香港社區言語治療中心亦有九位言語治療師,當中五位屬全職,他們一天各自要見八至十位求診者,如今仍有近三十人在輪候。該中心的言語治療師主管高展鵬說,若家長指定周六及放學時段,一般要等兩至三個月,不然約一個月就可安排上堂。


特殊校聘治療師三年不果

言語治療師「搶手」,公私營機構都請人難。言語治療師潘文瑋知悉,有公營機構、特殊學校及照顧身體殘障的學校也請不到人,「有個別的特殊學校兩至三年都請不到駐校治療師,明明可以請三位,但一位也請不到,結果要在私營市場購買言語治療師的鐘數。」政府早年對言語治療的資助只集中在幼稚園,其後擴展到中小學,如今八成中小學亦可向私營機構購買言語治療服務。


提供進修機會「留人」

領思兒童發展中心負責人蔡莉莉說,現時本港只有香港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有言語治療系的畢業生,每年只出產數十名,故非常搶手。


言語治療師主管高展鵬亦說,該機構要以較好的工作條件及待遇留人,「例如向員工提供更多專業進修機會,每年向他們提供相等於其一半月薪的進修資助,他們又可選擇進修口肌訓練、成人吞嚥處理方法,以及處理自閉症小朋友的新技巧等。」


此外,部分私營機構除了給予言語治療師基本底薪外,還設花紅、忠誠獎金及約滿酬金作招徠。


學校需求大機構難吸納

現時教育局有資助中小學購買言語治療服務,由於學校需求愈來愈多,令坊間私營機構也開始吸納不來。香港社區言語治療中心言語治療師主管高展鵬說,每年有八十至一百所學校跟他們索取言語治療服務的報價單。最高峰時期,該中心為五十多所小學提供服務,但現在只維持在十八至二十所。他直言,該中心已開始減少小學服務,因想做更多學前服務,「同事亦曾反映,在小學工作一天的工作量沉重,一天要見二三十名學生,比在中心的工作量多出很多。」




本文摘自2014年4月28日《星島日報》每日雜誌

相關: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