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報

主頁 > 職場情報 > 精神復康護士短缺成災 創意招聘拉婦女入行

精神復康護士短缺成災 創意招聘拉婦女入行

  • 22 Aug 2014
人口老化及護理員老齡化,令精神復康方面出現「五老」現象。
本港人口老化,精神病康復者及智障人士步入暮年,護理服務需求急速上升,但復康護理人手增長緩慢,流失率高。有立法會議員指,人手問題已成災難,導致津助院舍宿位不足,輪候時間以年計。由於復康護理工作入行門檻高,人手招聘上須與醫管局及其他類型護理服務單位競爭,津助院舍於是各出奇謀,提供交通津貼、入職介紹費等,搶聘護士及護理員。有業界人士認為,開拓一個介乎登記護士及保健員的新職位,吸引年輕人入行,將有助解決人手不足問題。


護士協會早前公布調查顯示,公立醫院每名護士對病人的比例為一比十一,遠超國際標準的一比四至六,其中精神科的比例更達一比十二,人手不足問題嚴重。此外,受訪的精神病房護士中,有八成四人表示人手不足;另七成七人表示,當值時沒有資深護士或護士長督導。該會批評人手不足會增加病人護理風險,並加重護士的工作壓力,情況「極不理想」。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復康護理員缺人手問題更為嚴峻,「他們平均年齡為五十歲以上,過去數年流失率持續超過兩成,現空缺職位約一千個,是一場人手災難。」


「五老」現象 致人手不足惡化

新生精神康復會向立法會提交的意見書指出,該會屬下七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四成會員年過五十。該會認為,精神病患的長者在智力、身體狀況等方面較一般長者差,加重醫療負擔,其新生會大樓長期護理院院長邱少彪批評:「政府雖然開始正視社會老齡化,但只集中關注長者腦退化症的趨勢,於精神復康方面的討論還未入正題。」他指出,部分求職者抗拒照顧智障及精神病人士,令人手問題難以解決,「雖然整體市民對於精神健康的關注度增加了,能夠接受社區的精神病人,但講到落手落腳去照顧,則仍有誤解。」


社福機構基督教靈實協會表示,隨?人口老化,不少智障人士步入暮年,所需的護理服務增加,但各類護理職位的人手供應卻未能相應提升,出現了智障人士漸老、照顧者老、院舍設施老化、前?護理人員年老退休、「老資格」員工年齡漸長的「五老」現象。靈實擔心,護理人手青黃不接的情況會進一步惡化,影響本港整體復康護理質素。


另一社福機構扶康會助理總幹事兼區域經理(港島南)徐群燕說:「除了被家人或天父接回去,以及自顧能力得到提升,否則智障人士基本上不會離開院舍。」她指出,因為服務需求遠大於供應,院舍不足,中度及嚴重智障人士輪候宿位的平均時間為八十三個月,即接近七年。前青山醫院高級精神科醫生曾繁光批評:「社會福利署撥款給社福機構提供精神復康服務,但部分院舍請不到人,人手數目未達標,無法接收輪候宿位的人士。」有復康界人士認為,人口迅速老化,而人手增長緩慢,輪候時間將進一步延長,問題逼在眉睫,須從人手供應方面解決。


入職門檻高 難與其他院舍爭人

扶康會設有幫助精神病康復者融入社區的中途宿舍,及分別為嚴重、中度和輕度智障人士而設的院舍。徐群燕指出,扶康會中途宿舍的護士職位由精神科護士擔任,因為擁有精神科訓練背景者較佳,工作會較易上手,「相反照顧智障人士方面,基本上只聘請普通科護士,除非請不到,才勉強聘用精神科護士。」現時扶康會的護士長、註冊及登記護士總人手約為九十四人,截至上個月二十八日,有一位護士長、一位註冊護士及一位登記護士空缺,當中註冊護士將於九月到任。


邱少彪表示,新生精神康復會有四十四名護士,編制上主要屬精神科,另有保健員及社監分別逾一百二十及一百人。他說,招聘社監困難較護士及保健員大,「與安老院舍的情況相似,社監職位處於最前?,負責照顧院友日常起居及?生,工作厭惡性高,招聘難度最大。」他補充說:「應徵者當然有,但合適的人選不多,因為做精神復康工作,不僅需要有心照顧人,還要講求性格能否接受精神病人。」他解釋,社監不僅要負責院友餵食、洗澡、清潔等工作,還要與他們溝通及處理其情緒變化,須有耐性,因此入職門檻較其他類型護理院舍高,難與他們競爭前?人手。



津院護士晉升難 不及公院輕鬆

前青山醫院高級精神科醫生曾繁光表示,於復康院舍工作,須同時照顧院友的身心健康,較普通科護理工作辛苦,令不少護士對復康工作卻步,「無論是普通科或精神科護士,醫管局、私家醫院及社福機構,都是競爭同一班人手,行內專業人手不足,造成難請人及流失率高的問題,不少人一有機會就跳槽到前景較好的護理服務單位工作。」他批評政府訓練精神科護士力度不足,欠缺規劃,未能為就業市場提供足夠人手,以致「僧少粥多」,加劇流失。


另有行內人士指,津助院舍精神科護士與醫管局護士薪金水平相若,但前者須跟進個案、和院友及其家人建立長遠關係、緊密溝通,困難和壓力更大,故招聘競爭力有限。相反,後者工作較輕鬆穩定,只為紓緩病人病情,盡快讓病人出院,病情嚴重者則被送到精神病院,工作不困身,「所以精神科護士普遍傾向留在醫管局,進一步拉闊津助院舍人手供需的鴻溝。」


增設半職、償介紹費吸人

他表示,津助院舍往往通過提供交通津貼及介紹費等方式搶聘人手,「助理職位及護理員月薪萬多元,有院舍會提供數百元的交通津貼,增加吸引力。」此外,他亦留意到有院舍向員工提供職位介紹費:被介紹的員工若能做滿一兩年,表現良好,介紹人會得到一筆薪金以外的介紹費,吸引員工拉親友入行。


為解決前?護理員人手不足,他建議政府及津助院舍用「創意」的聘用方式,吸引主婦,尤其是新移民婦女入行,「需要帶小朋友的婦女,每天送小朋友上學後,可以做半職護理員。」此外,為解決專業職位人手不足,他提議,讓須照顧家庭的護士、醫生擔任半職,「這樣既可照顧院舍的需要,亦照顧到員工的家庭需要。」


曾繁光留意到津助院舍在競爭人手方面,會在薪金及福利上作出調整,「津助院舍充分利用一筆過撥款資助的資源彈性,給予護士約滿酬金、交通津貼、購置車輛接送他們上下班等。」但他強調,社福機構是「問責機構」,收支及服務受政府及公眾監察,提供的薪金水平不能明顯高於醫管局標準。


私院違規 衍生「走鬼更」

張超雄指出,私營復康院舍沒有政府資助,資源短絀,為節省薪金成本,聘用的護士數目往往低於社署規定,衍生「走鬼更」,「當社署的職員到來院舍巡查,就馬上打電話叫其他院舍的護士衝過來,裝作本院護士,這情況非常普遍。」



開拓新職位 搭專業跳板

張超雄認為,於復康院舍擔當護士,責任重大,「該名護士可能就是整所院舍的醫療負責人,若院友出現任何問題,都歸咎於他。」加上職位層次少、升職機會微,難以吸引年輕人入職。


他建議復康界開拓一些新職位,提供清晰的晉升機會,「類似助護,職級處於登記護士及保健員之間,將護士的工作下放,令該職位變成兩者之間的一個晉升階梯,吸引年輕人先當護理員或保健員,填補前?人手空缺,日後循階梯晉升,連帶解決護士人手老化問題。」


邱少彪指出,新生精神康復會的護士職級薪酬水平與醫管局相若;社監的薪金亦與一般護理院舍接近。他鼓勵有意從事護理工作的年輕人,嘗試入行做社監,繼而進修,晉升為保健員,作為走向護理專業的踏腳石,「不少人希望工作數年,取得實戰經驗後,轉做社工或精神科護士。」


入行前宜衡量接受程度

徐群燕指出,照顧智障人士比照顧普通病人更需要耐性和愛心,不是每位護士都能適應。她表示,在面試時,會對未做過復康工作的求職者清楚介紹工作性質,並會建議他們面試後逗留一會兒,觀察院舍環境及日常工作,衡量自己能否接受復康工作。


邱少彪指出,精神科護士?重院友的心理健康,與一般護士工作有別,「有些喜歡做護理工作的人,不介意幫人換尿片、餵食等普通科護理工作,但在精神科,這類工作不多,反而較多與院友相處、談天、搞活動、紓緩心理障礙等。」他表示,有些從醫管局跳槽過來的精神科護士,因未能適應院舍的工作,選擇返回醫院精神科。


預告:招聘進修展覽

日期:9月16及17日(星期二及三)

地點:灣仔修頓室內場館

主題:招聘及進修


展覽免費入場。想緊貼展覽資訊,請密切留意《JobMarket》及網址www.jobmarket.com.hk

相關:

Copyright © 2016 Job Market Publishing Limited. All Right Reserved. Reproduction in Whole Or Part Without Expressed Permission is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