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護理員不足臨崩潰 招聘奇謀盡出 辦課搭專業階梯
香港人口漸趨老化,照顧長者的護理員人手嚴重不足,部分院舍透過中介公司,聘用質素參差的「替假」員工填補空缺,對長者健康安全構成隱憂。有安老業界人士指出,業界須與復康服務搶奪護理員,加劇安老服務人手進一步失衡。不少院舍嘗試增加護理設備、用盡招聘渠道,甚至提供「貼大?」的福利,仍然一員難求。
有見及此,政府及培訓機構開辦全額資助課程,讓學員「邊學邊做」,提供由護理員至保健員職位或以上的晉升階梯,吸引年輕人入行。有院舍甚至全數聘用修業學員,就業率達百分百。
護老員人手現斷層
政府發表的《人口政策諮詢文件》顯示,2011年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佔人口總數14%,預計到2041年,比例會上升至32%,反映香港正步向老齡化社會。長者人口持續上升,但安老院舍最基層的護理員人手供應卻出現斷層,嚴重影響服務質素,成為安老服務業的一大危機。
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表示,本港從事安老院舍護理服務工作的人數約二萬人,當中佔八成是護理員,職位空缺數目以千計。他指出,不少院舍為免人手供求進一步失衡,會忍受工作表現較差的員工,不辭退他們,「辭退一名員工,需要花冗長的時間重新招聘及培訓,期間影響整體服務水平。」他說:「讓無心從事安老服務的人留下來工作,這是最致命的問題。」為免服務質素進一步下降,有院舍甚至要極力挽留年長、打算退休的員工繼續工作,對長者健康安全構成危險。
陳志育透露,安老院舍招聘護理員出現嚴重困難,近年衍生出一些專為院舍提供護理員的中介服務公司。這些公司持有大量有意進行極短期護理員工作人士的資料,當收到院舍欠缺護理員的通知後,便指派居於院舍較近者前往上班。行內稱這些護理員為「替假」,大多於單一院舍工作一至兩天。
「替假」性質與「炒散」相似,薪金以小時計,工作日數飄忽不定。陳志育指出,最低工資剛提升至時薪三十元的時候,行內全職護理員的平均時薪為三十多元,至今已升至三十多至五十元、兼職為五十至六十元,但透過中介公司聘用「替假」的成本卻超過六十元,有院舍為彌補人手長期不足,甚至有三分一人手都是「替假」。
「替假」不會固定於單一院舍工作,責任心較低,對院舍環境陌生,與長者互不認識,服務質素較低,但由於院舍自行招聘護理員非常困難,唯有繼續以較全職、兼職高的薪金聘用他們。陳志育說:「就算提高全職及兼職的薪酬待遇,始終請不夠人,反映整個行業的人力資源供求已經扭曲。」
「替假」以老護老 服務質素參差
仁愛堂田家炳護理安老院現有二十名護理員、九名保健員及三名護士。院長孫淑貞表示,由於招聘出現嚴重困難,近期院舍約有一、兩個護理員職位,是通過中介公司聘用的「替假」。
她指出,不少「替假」本來於慈善機構的安老院舍當護理員,因為已屆機構指定的退休年齡而退休,但仍具工作能力,於是到中介公司「掛單」當「替假」。她說:「中介公司派過來的『替假』,分分鐘是六十七、八歲的人,服務一個七十歲的長者。」
她表示,幸好該院舍未出現過上述「以老護老」的情況,但她認同相對全職及兼職護理員,「替假」的質素明顯較參差,「一星期七日,三、四日來的人都不同。他們不熟悉院舍環境,與長者又互不認識,只能給他們簡單的工作」。她承認聘用「替假」絕非上策,但院舍始終要有足夠人手來「生存」,聽說有院舍一半護理員都是「替假」。
復康服務搶奪安老人手
孫淑貞指,早兩個月該院舍有三名護理員離職,至今仍未找到新人填補空缺,其中一名因為舊患發作,不能長時間站立工作,另外兩名中年護理員則「跳槽」到同區一所復康服務中心擔當相同職位。
孫淑貞指,該復康機構同樣人手短缺,由於工作主要是照顧弱智人士,他們的自理能力及活動能力較長者高,不需進行扶抱、幫長者洗沖等「搬搬抬抬」的工作,較易應付。「該兩名護理員年紀漸長,自然想當體力負荷較小的工作,對她們來說,復康服務是一條出路。」她與各區同業甚至認為這情況已成趨勢,安老服務業的人手供應,除了面對同業競爭,還要與復康服務業爭奪人手。
為搶奪人手,招聘制度自主性較大的私營安老院都各出其謀。陳志育指,有私營院舍為員工提供住宿、免費膳食等福利,部分更提供一至兩年期的約滿酬金,減低護理員的流失率。有些資源較充足的院舍,甚至保薦護理員進修護理課程,除了全數支付學費,更提供彈性上班時間,方便進修,並以修業後確保晉升為保健員或護士等誘因,挽留人手。
「零雙非」措施 令保健員回流
2012年,於香港出生的「雙非」及「單非」嬰兒共三萬三千名,但隨?2013年厲行「零雙非」措施後,同年「雙非」出生數目大幅下降,本港公私營醫院的分娩服務需求大幅下跌。孫淑貞表示,不少本來從事安老服務,一度轉型至分娩服務的保健員,亦紛紛「回流」,算是稍為補充安老院舍保健員的人手供應。
有培訓機構負責人亦指,「零非雙」措施使保健員人手供應上升,紓緩了護士人手不足的情況,「護士很渴市,但薪金高,不是每所院舍都有資源聘用足夠護士,於是改為聘用多些保健員,頂替護士部分工作。」
不過,由於保健員的資歷較護理員為高,須完成社署認可課程,具有量度血壓、處理傷口、急救等專業知識,及一定的護理工作經驗才可擔任,故可從事多種護理行業,流動性亦較大,他們除了到安老院舍工作,亦可於醫院、殘疾院舍及復康院舍工作,因此,陳志育認為「零非雙」措施,未必會令保健員大規模湧向安老服務業。
增護理設備 難解人手不足
全港安老院舍均面對護理員人手不足的問題,香港明愛也不例外。明愛現時有九所安老院舍,其中明愛利孝和護理安老院院長余美玉表示,該院舍有二百七十二名院友、三百名日間服務使用者,聘用約一百六十名全職員工,當中約六十人為護理員。她坦言,招聘護理員相當困難,特別是位於港島區的院舍,她解釋新界區基層婦女較多,護理員的人手供應較充裕,供求失衡情況較港島區輕微,「各區院舍都缺人,護理員很易於本區院舍找到工作,沒有誘因跨區上班,加上工資不高,不會花大量金錢和時間於交通上。」
另方面,她指香港的長者愈來愈長壽,院舍內大部分是八、九十歲的長者,自理能力有限,需要護理員全面照顧,包括最基本的洗澡、餵食、如廁等,服務工序繁多,增加護理員的工作,扯高人手需求。
有業界人士說:「以往照顧一名長者的時間共約兩小時,現在一日更換七次尿片、餵食、洗澡、更換衣服、吹乾頭髮等,需要超過三小時,但服務質素仍未理想。」
隨著科技進步,加上長者活動能力下降,安老服務近年加入不少先進設備,減低移動長者時可能發生的危險,亦有助降低護理員工傷機會,加快完成工序。余美玉表示,現時院舍護理員幫助長者洗澡,會使用水?;移動長者會使用起人機,將長者吊起,再安置到其他地方;幫助失禁的長者換尿片,則會使用換片機等,減輕護理員的工作量。
不過,香港人口迅速老化,護理員的數目沒有相應上升,新增的護理設備,對於紓緩業界人手不足問題,只是杯水車薪,各院舍需繼續用盡各種招聘渠道,爭聘人手。
用盡招聘渠道 「貼大?」挽人手
明愛的安老院於勞工處、報章、院舍門口、院車、街招、機構網頁等渠道刊登招聘廣告,提供日間全職護理員九千元至一萬一千元的月薪;願意輪更者,薪金更達一萬二千五百元至一萬四千元,雖然薪金不俗,但成效一直欠佳。余美玉直言,有時只好退而求其次,接受一些未曾接受起居照顧培訓的求職者,「唯有先聘用,事後慢慢教。」
擁有五所安老院舍的圓玄學院,總共聘用超過一百名護理員,其中兩所院舍位於荃灣三疊潭,位置偏遠,交通不便,令不少求職者卻步。其社會服務部副總監鄧珮珊表示,院舍唯有盡量安排院車接載員工上下班,或提供交通津貼,挽留人手。
修讀復康助理 轉型新式服務
不少院舍亦注重長者的心理健康,會另闢房間,提供如梳、鏡子、髮蠟等,讓長者整理容顏,進行自助訓練。此外亦有懷緬訓練,擺設一些婚嫁用品,讓長者重拾新婚的甜蜜回憶。
部分資源較充足的院舍,提供物理治療設備,如健身單車、背屈助動器、運動梯階及滑輪組等,供長者鍛練身體。護理員完成復康助理課程,可成為復康助理,轉型新型安老服務,於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的指導下,協助長者使用物理治療設備。
全額資助課程 鋪設晉升階梯
面對人口老化加劇、護理員逐步退休、人手供應日漸緊張,令安老服務業面臨重大人手危機,政府正?力與慈善及培訓機構合作,舉辦護理課程,招攬年輕人投身安老服務業。
於去年開始,勞工及福利局聯同社會福利署,通過獎券基金撥款,由圓玄學院社會服務部開辦為期三年「先聘用,後培訓」的「青年安老服務?航計畫」,每期課程提供一百個全費資助的名額,吸引年輕人投身安老業「邊學邊做」。
學員第一年會到參予計畫的院舍擔任護理員、第二年晉升為保健員,期間學員晚上須要到公開大學修讀「健康學文憑」課程,第三年則於院舍擔任全職保健員。第一年的保證月薪為九千一百元,第二、三年可達一萬零九百二十七元或以上。學員完成共三年培訓計畫後,將獲全數發還近六萬元的學費,取得的資格及經驗,可擔任院舍保健員或以上的職位,平均月薪達一萬五千至二萬元。
圓玄學院社會服務部副總監鄧珮珊表示,計畫去年反應熱烈,學額一百名,報名人數卻達二百一十八人。今年新一期計畫已展開,目前已招收了逾八十名學員,招生工作仍在進行。
她指出,這計畫除了為安老服務業注入新血,更使投身這行業變得有前景,「參加資格是完成中五學歷,門檻較低,吸引一班完成文憑試、有意但成績不足入讀護士學位課程的年輕人。」她指計畫的晉升階梯清晰,完成計畫後,學員可以投考登記護士課程,修業後成為一名護士。
政府有見計畫反應熱烈,特首於《施政報告》指出,已預留撥款擴大計畫,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及後亦表示,政府以該此計畫為指導計畫,預留一億四千七百萬元推行「青年護理服務?航計畫」,打算於2014至2015年度起,提供共一千個學額。
有院舍全數聘用學員
坊間有不少機構提供銜接就業的護理員培訓課程,如僱員再培訓局的就業掛?「護理員基礎證書」課程,學員具小六學歷、能書寫中文、體格強健,只須花八星期便能完成課程。修業後,培訓機構會提供三至六個月的就業跟進服務,推動學員就業。
其中一家協助開辦課程的機構仁愛堂,其社會服務部培訓及就業服務總主任鄧惠玲表示,學員的就業成功率達九成以上,部分班別更達十成,甚至有院舍早已向機構「預訂」整班學員,修業後全數聘用。
她表示,有年輕學員完成護理員課程後,看好護理行業前景,繼續修讀機構開辦的「物理治療助理證書課程」、「診所助護實務證書課程」及「職業治療助理實務課程」,計畫未來進修造口護理課程、保健員課程等,多儲幾年工作經驗,然後循普通科登記護士或精神科登記護士的職位進發。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