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社區 平衡各方需要 建築師冀創四贏
煥然壹居天台被設計成花園,呂慶耀期望可為住客帶來鄰舍交流空間。
呂慶耀早前安排員工參與社會服務,教授學生成為建築師。
香港土地稀缺,能否盡用建屋,是不少人的關注點,但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副主席呂慶耀深信,建築師不能只拘泥於單位數量及外觀等問題,而要更進一步,為整個建築項目注入凝聚社區的元素,平衡各方的需要,「建築師要想辦法,令設計可以達致業主、用戶、社區及環境都滿意的四贏方案。」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於1976年成立,至今剛好四十年,呂慶耀近年從父親手中,逐步接手生意。他回顧公司四十年來的定位,認為一直以「Design for Better Life(設計為好生活)」為宗旨,但「好生活」的定義一直隨時代轉變,「以前有瓦遮頭就是好生活,但經濟及生活環境改善後,大家的追求又會轉變。」 環保在過去十多年一直是眾多好生活的條件之一,呂慶耀說,公司在十年前已着手向環保方向發展,在多項建築設計項目上,注入環保元素。早在2011年,政府已向呂慶耀招手,聘請其公司在九龍灣建設港產零碳建築「零碳天地」,並在2013年贏得亞洲區最佳創新綠色大獎。他形容,其綠色建築理念領先於行內對手,但直至近年,他認為建築師的設計意念,不應止於追求環保,「我希望我們的設計,可以重塑社區。」設計注入環保元素 呂慶耀的「社區」,所指的是昔日香港屋邨間的鄰舍關係。今年初開售的住宅項目煥然壹居,他們在設計項目時,決定將三幢樓宇的高層天台「打通」,形成一個平台公園,「以前的天台是親友鄰居打麻將、情侶拍拖、甚至是成為天台學校的地方,我們想將天台作為公共空間的概念帶出來,令高密度的住宅,也可以產生社區的感覺。」 縱然香港的土地資源稀缺,港人對住宅單位需求殷切,但呂慶耀認為,建築師設計時不應只考慮單位的多少,而是建築物與社區的連繫,「特別是較大型的項目,我們更加要思考如何形成一個社區,令住戶入住單位後,不會各自為政。」建築物打通社區經脈 他指出,近年公司不少項目,均有考慮如何打通社區的經脈,「經脈不止是人流,還有通風、環保等問題。」灣仔華潤大廈數年前的翻新工程,正是他眼中的成功個案,其設計將大廈二至五樓的平台樓層部分拆去,在美化大廈及公共空間外觀的同時,改善附近一帶的空氣流通,他認為,整個項目兼顧業主、用戶、社區及環保的需要,是「四贏」的設計方案。 要設計出四贏方案,呂慶耀坦然沒有金科玉律,因為每個社區的人事均有不同,「設計者必須要有敏感的思考角度,度身定造每一個項目。」他期望公司未來的設計項目,均以四贏的目標邁進。逆境咬緊牙關 保持競爭力 環球經濟不景,直接衝擊建築師樓的生意,呂慶耀坦言,明年業內競爭將會非常激烈,他期望公司業績可保持平穩。 內地經濟過去二十年來急劇發展,加上內地項目利潤較高,造就大批本地建築師樓北望神州。呂慶耀在2000年加入公司後,雖然一度帶隊北上做開荒牛,但他指出,其公司至今仍以本港項目為主。他坦言未來數年業界的競爭將非常激烈,「全球經濟都在放緩,香港政府仍然很努力推地出來,仍有一定的建築項目,但內地市場收縮,很多行家回流,競爭接近白熱化階段。」 業內前景不明,年初更有建築大行減薪,呂慶耀亦預計2017年是「辛苦的一年」,期望業績能保持平穩,「我們未行到這一步(減薪),但我已經跟同事說,未來要咬緊牙關。」他坦言,公司過去注重質素,相信在市場上具競爭力,「我會將經濟不景視為一個鍛煉期,考驗我們的質素、服務及創新能力,迎接日後的經濟復甦。」與員工保持溝通 建了解及信任基礎 重塑社區生活是呂慶耀的建築設計理念,他更將這種概念應用於員工管理上,堅持與員工保持溝通,建立了解及信任的基礎。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現時約有六百名員工,規模不少,但呂慶耀仍堅持與員工吃飯溝通,內容不一定涉及工作,更多是分享個人生活及興趣。呂慶耀笑言,現時每個月最少有兩次與八十後同事食飯,「令我可以八卦最近除了捉精靈以外,潮流興甚麼。」 他坦言,近年社會撕裂,不時聽到兩代人因為政治理念南轅北轍,發生爭吵,歸根究柢也是因為雙方缺乏溝通,結果在大是大非的議題上爆發。他期望可通過溝通,增加員工歸屬感,「我希望大家可以互相了解,在這裏工作的員工,我也視他們為家庭的一部分。」 溝通以外,呂慶耀期望員工之間的交流不止於公事,於是安排員工參與社會服務,早前更帶學生到九龍灣進行城市導賞,教授他們如何成為建築師,親手設計建築物。他認為員工在進行社會服務的過程中,亦可以擴闊視野。
相關: 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